自2005年《电子签名法》出台后,法律法规和行业层面的政策陆续出台,强化了电子签名的合法地位。
2015年以后,相关政策的出台更加倾向于电子签章在具体情景的落地,允许电子签章在政务、房地产、人力资源、金融等垂直领域进行应用,电子签章在细分场景下的应用得到了保障。
2019年4月发布的《国务院令》中就已明确规定:
符合电子签名法规定条件的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电子印章与实物印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自2020年以来,国务院发布各类推广电子签名、电子签章应用的政策纲领性文件的频率,也达到十余次之多。
01
政务服务电子签名应用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而电子签名恰恰是产业数字化的基础,是企业业务全面电子化、数字化的“最后一公里”。
据艾瑞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已有16个省级政府推出了电子印章管理办法、电子印章推广行动方案等相关政策。
部分领先省份如北京、上海、浙江等已经上线了省级平台,在政务服务网站、APP及小程序均可申领电子印章,并针对新设企业进行电子营业执照与电子印章的同步发放,推动电子签名在公共服务场景下的落地应用。
电子签名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加快数字政府的建设进程,提升企业数字化能力,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02
企业电子签名应用
在无纸化办公、移动办公、企业数字化以及疫情影响的背景下,大部分企业内部的协同办公、远程办公都成为可能。
但是仍然存在如远程入职无法签订劳动合同等痛点问题,这是全面协同和数字化难以实现的部分,而电子签名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全面的办公数字化,实现协同办公向智能化办公的跨越。
企业对电子签名的需求根据企业的运营和业务需要可以分为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两个方面。
内部需求主要是企业内部运营相关的场景,如人力资源、流程审批、采购等,通常与企业内部的OA、ERP、CRM等系统进行对接以实现需求。
外部需求主要指与B端相关的供应链,与C端相关的B2C、房地产等场景。
其中,平台型企业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如流量大厂可以带动广告、自媒体等产业链企业使用电子签名功能。
此外,在有较高授信需求的消费金融、住房认购等场景中,电子签名也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
电子签名是基于密码学范畴的加密技术,因其能够通过API等集成到OA系统中,解决流程审批、人事管理等协同问题,从而成长为数字化时代的商业基础设施,推动商业效率的进步。
因此,基于一个大的协同办公平台,将相关的管理工作、运营流程、电子签名进行集成和融合,以期实现从简单的降本增效工具向智能生态OA的转变,完善企业数字化,不仅是协同,更能规避不确定风险。
03
电子合同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是电子签名有效的前提条件。
作为认证技术中的关键一环,电子签名技术涉及对文件内容的加密防篡改和对签约方身份的认证,主要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利用哈希算法的单向不可逆特点,采用比较Hash值的方式进行验证。这种非对称加密技术保障加密过程不可逆,可以确保信息无法被破解。
04
电子签名市场展望
伴随着数字政务系统的全国性推广,以及疫情的催化,让有着数字化“基础设施”之称的电子签名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 中国电子签名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1 年中国电子签名市场规模约为 24.7 亿元,预计到2023年,中国电子签名市场规模将增长到37亿元。
|